avatar

目錄
读林园摘记二 无风险套利 【20210105 】

读林园摘记二 无风险套利 【20210105 】

(二)无风险套利

作为证券投资,投资工具不只有股票一种,如果投资者能掌握其他的投资工具,也能实现无风险套利。权证、可转债
都是林园用来无风险套利的重要工具

风险

进入资本市场之时,投资者就开始面对各种风险。所谓风险,是指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就证券投资而言,风险
就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从风险的定义来看,证券投资风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可能性损失;另一种是投资者的收益和
本金的购买力的可能性损失。

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损失,主要来自于通货膨胀。在物价大幅度上涨、出现通货膨胀时,尽管投资者的名义
收益和本金不变,或者有所上升,但是只要收益的增长幅度小于物价的上升幅度,投资者的收益和本金的购买力就会下
降,通货膨胀侵蚀了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从风险产生的根源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以区分为企业风险、货币市场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从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来看,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MarketRisk,又称系统风险)和非市场风险(Non-market Risk,又称非系统风险)两种。

  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它是由影响所有同类证券价格的因素所导致的证券收益的变化。经济、
    政治、利率、通货膨胀等都是导致市场风险的原因。市场风险包括购买力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和货币市场风险等。
  2. 非市场风险
    非市场风险是指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它是某一企业或某一个行业特有的那部分风险。例如,管理能力、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于证券收益的影响。非市场风险包括企业风险等。
  3. 市场风险与非市场风险比较
    具有较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如基础行业、原材料行业等,它们的销售、利润和证券价格与经济活动和证券市场情况相
    联系。具有较高非市场风险的行业,是生产非耐用消费品的行业,如公用事业、通讯行业和食品行业等。

规避风险

  1. 不要上错了船
  2. 当心“有效市场理论”的误导

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有效市场理论”在学术圈子里变得非常流行,甚至成了神圣的经文。这个理论认为,所有关于股票的公开信息都已经适当地反映在了它们的价格中。按照这个理论,一个往股票清单上投飞镖的大猩猩选出的股票投资组合与一位绝顶聪明、工作勤恳的证券分析师选出的投资组合一样前程似锦。

  1. 警惕“兼并与收购”

    证券市场总是倾向于欢呼每一次并购,因为并购似乎总能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但作为一个投资者,准确地说是作为拥有上市公司一部分股权的所有者,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清醒地分析每一次的并购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着市场去欢呼。

市场风险
与整个市场波动相联系的风险

  1. 由共同因素引起;
  2. 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
  3. 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
  4. 与证券投资收益相关;
  5. 购买力风险;
  6. 货币市场风险;
  7. 市场价格风险;

非市场风险
与整个市场波动无关的风险

  1. 由特殊因素引起;
  2. 影响某种证券的收益;
  3. 可以通过分散投资来化解;
  4. 与证券投资收益不相关;
    企业风险等;

跟林园学习“无风险套利”

对于投资,巴菲特强调:“第一,永远不要损失;第二,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这或许正是巴菲特关于风险管理思维的真知灼见。

  1. 可转债套利
    Cod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可转债是林园用来无风险套利的重要工具之一。 

    可转债是一种可以转换的债券,它首先是一种债券。因此可转债有固定收益债券的一般性质——具有确定的债券期限以及定期息率,能够为投资者提供稳定的利息收入和还本保证。我国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一般为 3~5 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可转债也能被看作具有短期债券性质的债券。

    可转债另一个特别的性质就是“股票期权”。投资者在转股期内有选择权——继续保留可转债等待到期日,或者将其转换为股票,也可以在交易所将可转债抛售。换句话说,可转债包含了股票买入期权的特征,投资者通过持有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股票上涨的收益,所以从根本上说,可转债是股票期权的衍生物,人们也往往将其看作为期权类的二级金融衍生产品。

    投资可转债的收益其实就来源于这种特殊的性质。通常而言,除获得票面利率之外,可转债还提供了两种实现收益的方式,一是直接在交易所买卖可转债;二是通过转股实现套利。

    除了套利以外,通常投资者选择转股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如果该公司前景光明,可以通过转股分享企业未来巨大的成长潜能;二是转股后交易的流动性相对比较高,对频繁交易者更有利。

    2005 年 2 月,林园注意到了招商银行的财务报表,各项指标显示该行的业绩非常不错,资产质量也是很好,国内其他银行无法与其相比,并且,招商银行凭借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获得了稳定的客户基础。

    林园认定招商银行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招商银行看好国内个人理财的良好前景,制定了针对个人客户的战略定位,这一定位必然使招商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不错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成为银行股中的龙头。各种有利的分析都促使林园不断涌出介入的冲动,但当时股市的剧烈震荡还是让林园有些望而却步。为了安全,或者说实现无风险套利,林园认为买入招商可转债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招商银行 4 年内不倒闭,他的投资就无风险。

    后来,招商银行股改工作使林园被逼转股,到底怎么办,林园又如同当初研究深发展一样研究招商银行。林园相信,只要掌握这家银行的价值内涵,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操作起来就可以如深发展那样不断获取利润。

    林园买入招商银行转债的均价是 102.50 元,经过对招商银行的深入分析,全部转股没有任何损失,因为招行的价值有目共睹,而股价却远远低于它的价值。林园初步计划增持招商银行到总资产的 30%,因为这支新的银行龙头股会给林园带来新一轮牛市的丰厚收益。赚取“熊变牛”的第一桶金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使你在日后的牛市中更大胆,赚更多的钱。

    招商银行就这样成为他对后来三年总体布阵的主力产品。即使在这三年期间,招行继续那种箱体振荡,持有转债可以规避未来不确定的收益,而通过股改,招行的生命力彻底被激活,股价未来只有上涨再上涨,将转债进行转股,也就完成了最好的套利,不论怎样都是收益,只是多与少的关系,风险也自然得到了规避

2.五粮液套利过程

Code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林园在五粮液的套利,归功于权证。  

权证是指由特定发行人发行的,约定持有人在规定期间内或特定到期日,有权按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或以现金结算等方式收取结算差价的有价证券。

权证分两种:一种是认购权证,指持有人有权利在某段期间内以预先约定的价格向发行人购买特定数量的标的证券,其实质是一个看涨期权;另一种是认沽权证,指持有人有权利在某段期间内以预先约定的价格向发行人出售特定数量的标的证券,其实质是一个看跌期权。

认股权证亦分为欧式和美式认股权证两种。美式认股权证允许持有人在股证上市日至到期日期间任何时间均可行使其权利,而欧式认股权证的持有人只可以在到期日当日行使其权利。目前我国主要是欧式权证。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在拥有某股票的情况下,会购买相应股票的认沽权证,以对冲该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而卖空股票时,则会购买相应股票的认购权证,用以规避该股票价格上升给投资者所造成的损失。

权证为套利者带来了欣喜,而这欣喜又是有限的。权证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套利交易的品种,但如果只有单向的权证,实现真正的无风险套利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要进行无风险套利首先要规避的就是方向性风险,在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这

3.上海机场套利过程

Code
1
2
3
4
5
6
7
2006 年 5 月,中银国际邀请林园参加他们在大连举办的一个投资者交流会,期间,他听说上海机场也发认沽权证,每 10 股送 7.5 份认沽权证,行权期为 12 个月,行权价为 13.6 元,但当时上海机场股价还在 12 元附近,行权期只剩下 9 个月,责任人是上海机场集团。他听后的第一反应是赶紧借钱买入,而且是越多越好。

因为上海机场集团是不可能拿77 亿现金来行权的,发生行权的可能性很小,并且上海机场的业绩也不错,13.6 元就是上海机场的保底价,9 个月内上海机场的股价肯定要比行权价高很多,因为上海机场的流通盘很大,被抛到 13.6 元/股以下很容易,但他想到那时上海机场的大股东肯定比他还着急!他怕啥!因此,有人会把股价维持在比较高的位置。

这种天大的无风险套利机会错过了就不会有第二次,而这也只是简单地复制五粮液的无风险套利原理。

有朋友问林园,这样明明白白的东西为什么没有人买?林园说,他也搞不清楚,五粮液发认沽权证 7.96 元/股,可五粮液的股票还跌到过 6.13 元/股,也许正是由于证券市场的这种涨涨跌跌的波动,才给了他赚钱的机会,否则,他也赚不到钱。
文章作者: deserce
文章鏈接: https://deserce.github.io/2021/01/05/20210105/
版權聲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聲明外,均採用 CC BY-NC-SA 4.0 許可協議。轉載請註明來自 Tiny share !
打賞
  • 微信
    微信
  • 支付寶
    支付寶

評論